線上研討會 | 做科研的初心、創新、好奇心
科學的發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進步,無數科研人員從前人手中接過改變世界的大旗,實現了理論與應用的聯結🍦🙍🏽♂️。戰“疫”大考下🙏,我們對科研的價值和方向進行再思考:科研的價值和方向在哪兒?科研人員如何獲取知識⛑,培養科研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文獻情報中心與學習科研場所,意昂如何提供專業權威的信息滿足科研人員的好奇心?
本期線上研討會,愛思唯爾大中華區核心內容總經理應仲豐擔任主持人👨🏼🦳🧲,邀請北京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副校長王博,Cell Press旗下旗艦期刊Matter科學編輯孫吉慶博士,以及愛思唯爾大中華區電子書客戶顧問李夢瑤,分享科研經驗,提供科研建議,一起探討做科研的初心、創新、好奇心。
時間👯♂️: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 19:30-21🧗🏿:00
參與方式:線上微吼直播
即刻報名👩🏼🦲:
手機端: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報名線上研討會
掃描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3️⃣,直播時再次掃描二維碼進入直播間即可觀看研討會直播🧖🏻♂️。
電腦端:請使用Chrome瀏覽器打開鏈接http://live.vhall.com/877908935
研討會亮點
專家分享𓀄:特邀青年科研專家、高水平期刊編輯🤵♀️👨👨👧、資深產品顧問多角度分享科研經驗和建議。
深度交流:深度交流科研經歷,分享高水平期刊的投稿建議🤸🏻,解答多學科知識在科研中的作用🟩🚈,為科研工作提供方向。
直播觀看:通過線上直播為年輕科研工作者或對科研感興趣的人群進行互動交流,答疑解惑👳🏿。
研討嘉賓及內容簡介
嘉賓一
個人簡介:
王博,北京理工大學特聘教授,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高能量物質前沿科學中心主任。於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領軍人才🙍🏼、第二批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等📇。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開放框架聚合物理論及其在分離催化、環境防護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所指導學生中,陳宜法、王姍、王乾有🧑🏿💻、張媛媛、裴筱琨🛀、李思清、陳凡等同學獲得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獎學金🫳🏼🙇🏻。
演講主題
直面疫情不忘初心👱♂️,科研論文紮根實際需求
1、基礎與應用之辯 我們為什麽做科研?做什麽樣的科研🩼👂?
基礎前沿科研在於探索和發現🍂🗾,應用技術研究在於發明與創造應用離不開基礎創新🤚,基礎前沿的突破將帶來技術的革命基礎脫離不了服務與面向,應用中能提煉出前沿科學問題一切科研源頭的動力其實是人類的好奇心好奇心之上🦯,使命感和責任感
2、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們如何做科研🙅🏻?
閱讀文章、書籍的重要性: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取他山之石,攻眼前之玉盡信書不如無書 critical thinking,think out of box,疫情面前的責任與擔當
嘉賓二
個人簡介:
孫吉慶🧕🏼,2019年畢業於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同年3月加入Cell Press,擔任Matter雜誌期刊編輯,其主要研究興趣在先進材料在能源、環境、光學等領域的應用📁。
演講主題
疫情宅在家,梳理思路👳♂️👩🏽🦳,整理數據,發表文章
1🤟🏽、疫情條件下🧛🏻,Cell Press的期刊們
Cell Press期刊簡介及未來的發展動向
疫情期間,編輯們的工作有什麽變化?
基礎研究與現實應用,頂刊關註的點有哪些🧑🏼🦱?
2🙍🏿♂️、科研寫作及投稿建議
為何我的文章總不被送審𓀍?
撰寫科研論文的具體建議
嘉賓三
個人簡介👨👨👦👦:
李夢瑤,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現任愛思唯爾大中華區電子書客戶顧問🪳。主要負責Elsevier電子平臺使用及電子書推廣。在科研實踐,科技助研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演講主題
思想的基礎——圖書所具有的力量
1、現代科研交叉學科研究的無限可能
2、一本書所能講述的深度——以王博老師的參考文獻為例
3、海量資源快速獲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裏——以ScienceDirect為例
立刻掃描海報二維碼,報名愛思唯爾線上研討會
報名直播後,歡迎您加入直播交流群💻。在交流群🛍️,您可以🙋🏻🥽:
獲取最新資料,掌握直播動態♣️,交流科研經驗